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Loomio 創辦人來台活動 20 分鐘演講:「Blulu 量表 alpha 版 - 當網路工具遇上公共審議 - Part 2 網路工具篇」投影片 + 講稿 + 錄影 + 主題曲


日期: 2015/12/09
地點: Appier Cafe
主辦: 開放文化基金會


活動共筆
投影片含中文講稿
會後感言
主題曲


講稿(中文)


  • 剛才家華講了他覺得很基礎很無聊的審議ABC基本概念,接下來就用這些概念,來分析一些資訊人熟悉的工具。接下來的投影片裡面有完整講稿,網址可以在今天的 hackpad 上找到。我叫 ETBlue,是 Blulu 裡面的 Blu
  • 我的 ID 很好記,就是對應我的中文名字。
  • 我做過的工作主要在這幾個領域,所以我看事情的角度也會比較侷限在這些範圍裡面。前陣子原本立志當前端工程師,但失敗了,所以現在 fall back 成 UI designer。
  • 今天算是八月在 COSCUP 演講的續集,主要的目標,是釐清上一場演講中沒處理到的部分。
  • 今天分享四個秘訣,

Part 1

  • 第一個是網路工具的應用範圍。剛才家華提到每一場審議要處理四個不同層面的課題
  • 第一個層面,呈現資訊,是網路資訊工具最擅長的。四年前我參加家華主持的審議,是會前寄一本議題手冊到家裡,中間有新的資訊,要在會議現場補印補發,所以最後會有一疊亂七八糟的紙。現在,家華做審議幾乎一律用 hackfoldr 跟 hackpad,可以隨時更新,比先前方便很多。
  • 第二個層面,執行特定審議會議形式,則是資訊工具不容易做到的,不容易做到的原因是,審議的會議形式,其實就像軟體的開發流程一樣,在實際應用的時候,會視情況做很大幅度的客製化,甚至有時會混用兩種以上的會議形式。所以,替某個特定的審議會議形式開發對應的資訊工具,是很困難的,即使真的開發出來,實際應用時遇到例外狀況的機率也非常高。順帶一提,家華剛才幹譙的公民咖啡館,台北市政府把公民咖啡館當成公務員的 KPI,其實就像有間軟體公司把敏捷開發當成 KPI 一樣,在座的 programmer 應該不難想像這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,所以引起審議界的一些批評。
  • 第三個層面,主持討論、協助溝通、釐清與彙整發言內容,也就是實體審議的主持人或者網路小編的工作,則是目前資訊工具沒辦法做到的。雖然現在人工智慧已經發展得很好,但我們還是無法讓 siri 擔任主持審議的工作,siri 通常只會講一些冷笑話岔題。
  • 第四個層面,確立政治脈絡,也是目前資訊工具沒辦法做到的,畢竟目前我們沒有發展出像 magi 超級電腦那樣的資訊工具可以替代人類的政治判斷。
  • 所以等一下我們在講什麼網路工具適合用在什麼情況的時候,主要是講第一層,也就是說,如果今天有政府,或政黨,或NGO,或其他單位,找我們去導入某個網路工具到他們的審議活動中,我們可以事先跟對方說明,網路工具能處理的,主要是第一層,其他部分,不能靠網路工具,而是需要用審議專業領域的 know how 去解決。
  • 在網路跟審議結合的早期,大家可能會有一些美麗的想像,比方說,資訊人可能會想開發一個宇宙無敵霹靂厲害的線上審議平台,或者是政治人可能會想把審議搬到網路上進行等等,目前在經過一些嘗試後,我們算是有找到這個網路工具應用在審議的邊界,往後各位不管是開發網路資訊工具,或者是應用網路資訊工具在審議裡面的時候,都可以做個參考。

Part 2

  • 那麼,具體來說,到底哪些網路工具可以應用在哪裡呢?
  • 剛才講到,審議會議形式是類似開發流程之類的東西,在實做的時候,變化幅度很大,所以我們沒辦法很明確地說哪種審議會議形式,適合什麼樣的網路資訊工具。
  • 至於公共政策的生命週期,因為每一種審議的會議形式,都可能用在公共政策生命週期中的任何一個階段,所以,我們也無法很明確地說,在生命週期的哪個階段就適合使用哪些網路工具
  • 不過,不同審議會議模式之間有共通的流程,每個階段有各自的目標跟需求、所以就可以比較明確地列出哪個步驟適合什麼網路資訊工具。
  • 在 agenda setting 階段,需要跟stakeholders溝通,還有整理議題資料
  • 對應的工具有這些,其中家華實際有在使用的是hackfoldr跟hackpad,還有他最愛的白板,雖然白板不是網路資訊工具,但是因為家華太喜歡他了,所以我必須列出來。
  • 第二個階段 survey,跟第一個階段的需求一樣,主要都是處理審議籌備團隊內部的協作
  • 第三個inform的階段,主要要做資料呈現跟視覺化,然後要可以線上分享、隨時更新補充
  • 對應的工具可能有這些,目前家華實際使用的還是hackpad跟hackfoldr
  • 討論的階段需求就比較複雜,主持人跟參與者各自有許多需求
  • 目前實際用過的,有一類是直播工具,把實體會議直播出去,然後讓網路上看直播的人可以用文字的方式參與討論
  • 還有紀錄工具,比方說在hackpad打逐字稿,然後匯出到其他工具做視覺呈現
  • 投票的需求就這些
  • 目前家華有用過的是typeform,不過大部分情況他還是實體會議裡投票
  • 還有一些工具是整合多個步驟的需求,或是用一個介面內嵌其他的工具,然後客製化給特定的組織使用。其他還有一些常聽見的工具,我也順便列出來,這些工具主要是處理審議之外的其他公民參與的需求。

Part 3

  • 回到今天的主角,Loomio,
  • 剛才的列表,Loomio 有出現在4.討論 、 5.投票,也就是說,如果你是資訊人,今天有政府單位,或政黨,或NGO,或任何組織,找你幫忙在公共政策的審議過程中導入 loomio,那可以搭配其他表列的 1. 2. 跟 3. 的工具,一起導入。
  • 那Loomio實際用起來是什麼樣子呢?我們拿兩個案例來看,兩個都是政府發動,都是應用在公共政策,都是使用 loomio 當作平台。一個在紐西蘭,一個在台灣。
  • 紐西蘭的案例,我直接拿 loomio 部落格的文章內容來分析
  • 首先要注意的是,wellington 市議會是用 loomio 來向大眾諮詢,建立酒精管理的策略,並不是在 loomio 上直接產生法案,所以在政策生命週期中,這個案子我把他歸在第一或第二階段
  • 在審議會議流程裡,他們主要用loomio來進行「討論」這個步驟
  • 由於 loomio 平台本身沒有直接對應 survey 跟 inform 的功能,他們另外做一件事情,就是邀請相關的公務員和專業人士上來 loomio 平台,以便隨時提供討論所需的資料
  • loomio 團隊除了提供網路平台之外,還做了很多事情,包括 agenda setting 跟出活人在線上主持討論
  • 從審議四層結構來看,loomio團隊不是單純處理表層的網路平台、資訊呈現,而是跟整個計畫深度整合,處理深層的會議形式、主持等。以上是紐西蘭把 loomio 應用在公共審議的案例。
  • 再來看台灣的案例,去年的 6 7 月的經貿國是會議,坑主是國發會。
  • 首先,經貿國是會議是為了回應佔領立院行動的訴求而開的,背後對應的政策是服貿協議,舉行的時間點是服貿協議已經送入立法院準備生效,所以在政策生命週期中,是屬於第三階段
  • 他也是有online跟offline的部分,online部分也是有找民間參與籌備,但國發會希望民間處理的是第2層的會議形式的部分,而民間社群想處理的是核心的政治脈絡。
  • 從審議流程來看,國發會希望民間處理的是4.討論,民間則希望可以介入 1 agenda setting 跟 7 政府是不是會回應。
  • 總之後來在loomio平台上開了兩個討論區,不過最後包括我在內,參與的人很少,彼此之間也在自己的平行宇宙裡各說各話,沒什麼交集,整個活動就默默的結束了。
  • 紐西蘭的案例,至少從文章上看起來則是蠻成功的,台灣的案例,國發會簡處長自己事後也認為是失敗的。同樣是公共政策,同樣是使用 loomio來做審議,為什麼有人會成功、有人會失敗呢?我們來超級比一比
  • 首先,從政策的生命週期來看,wellington使用loomio的時間,是在政策生成的初期,經貿國是會議使用loomio的時間,則是在政策形成的末期。
  • 從審議的四層結構來看,wellington市議會有派專人在loomio上主持討論,經貿國是會議則沒有
  • 從審議流程來看,兩邊主要的差別除了剛才說的主持人以外,wellington市議會派了專家在loomio駐點,提供inform,經貿國是會議則沒有

Part 4

  • 比較完這兩個案例以後,有些個人心得跟大家分享
  • 過去幾次台灣這邊在網路審議上的嘗試,失敗的經驗比成功的經驗多。到底,在網路上做審議,怎樣才會真的達到審議該有的效果呢?我個人歸納出四個原則
  • 首先,由於網路工具有他的侷限,有些時候,跟實體工具並用,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,像vtaiwan除了網路平台以外也有實體的聚會。
  • 其次,在政策生命週期裡面,不管是online還是offline,審議介入的時間點,越早越好。因為越晚介入,參與者對整場審議的信任度也就越低,會連帶影響參與意願跟討論品質。就像是經貿國是會議遭到公民團體抵制一樣。
  • 第三,由於網路上的討論行為跟實體有很多不同,資訊團隊越深入瞭解核心狀況,越能設計出好的參與流程,就像 loomio 團隊在 wellington 的案例一樣。當然,越接觸到核心的政治脈絡,就越需要面對價值判斷的問題,比方說,有時候政府做審議,其實只是為了把它當作一個過場,這些是除了審議操作技術以外,需要額外去思考的問題。
  • 最後,講到這邊,大家應該發現網路審議的成功與否,跟用什麼資訊工具,關係不大,畢竟資訊工具處理的範圍只是審議結構中的表層,最重要的還是核心的政治脈絡、主持、會議模式執行,內功沒練好,再新潮的工具也只是花拳繡腿,內功有練好,再陽春的工具也可以上戰場,就像強者 peggy 用 facebook 跟 hackpad 就可以做網路審議一樣。但今天 loomio 的朋友們在現場,他們也說使用 loomio 的話他們很樂意提供協助,所以可以多多考慮。

結語

  • 我的分享就到這邊,由於Blulu還在alpha版,內容隨時可能會改,但覺得有幫助的話就先將就著用吧!以上內容都以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的授權釋出。
  • 今天的演講要特別感謝阿端、ipa、pm5、charles幫忙發想講題,還有tka幫忙釐清資訊領域的概念,跟阿平老師幫Blulu畫了主視覺,au替講稿翻譯了英文版,還有 RS, macpaul, singing, LY, Fumi, clkao 等 OCF 國際交流計畫的所有工作人員,因為Blulu完全event driven,沒有你們辦這場活動,就沒有今天的簡報。OCF歡迎捐款 XD
  • 明年三月初的時候,家華會辦另一場審議的研討會,裡面有審議 x 資訊技術的議程,有興趣的歡迎跟蹤家華的臉書。謝謝

同場加映:Blulu 量表 alpha 版 Part 1 - 公共審議篇 / 台灣審議一姐呂家華

錄影: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jYsnbSOK7I&list=PLFuYOsppHDrnsqfUhKAs9tFkqyCVIoaSy&index=4
投影片: https://www.slideshare.net/secret/fzt8L0JkJAk8Qd
會後感言: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luchiahua0515/posts/1015344110206102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